高级检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稠密棒束通道内骤冷前沿附近壁面放热模型研究

吴丹 余红星 于俊崇 俞冀阳

吴丹, 余红星, 于俊崇, 俞冀阳. 稠密棒束通道内骤冷前沿附近壁面放热模型研究[J]. 核动力工程, 2013, 34(4): 33-37.
引用本文: 吴丹, 余红星, 于俊崇, 俞冀阳. 稠密棒束通道内骤冷前沿附近壁面放热模型研究[J]. 核动力工程, 2013, 34(4): 33-37.
WU Dan, YU Hong-xing, YU Jun-chong, YU Ji-yang. Development of a New Model to Predict Heat Release in Vicinity of Quench Front in Tight Lattice[J].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2013, 34(4): 33-37.
Citation: WU Dan, YU Hong-xing, YU Jun-chong, YU Ji-yang. Development of a New Model to Predict Heat Release in Vicinity of Quench Front in Tight Lattice[J].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2013, 34(4): 33-37.

稠密棒束通道内骤冷前沿附近壁面放热模型研究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吴丹(1986—),女,博士研究生。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核科学与核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主要从事核反应堆热工水力、事故分析、安全评价和总体设计等工作。余红星(1969—),男,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核反应堆热工水力、事故分析、安全评价和总体设计等工作。于俊崇(1941—),男,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中图分类号: TL351

Development of a New Model to Predict Heat Release in Vicinity of Quench Front in Tight Lattice

  • 摘要: 在再淹没过程中,骤冷前沿附近的流动换热现象最为复杂,通常所说的骤冷就是在这个区域发生的对于稠密棒束再淹没过程,实验研究显示其骤冷前沿处壁面温度的下降非常急剧,而已有的估算骤冷前沿附近放热的经验关系式模型未能合理预测该位置处的放热,进而不能很好地模拟整体包壳温度历史曲线形状。本研究结合窄通道沸腾换热相关研究,提出"液体半月板延伸区域瞬态蒸发模型"来估算骤冷前沿附近的放热。与实验结果对比,证明该模型能够更好地估算骤冷前沿处壁面温度的变化。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
  • HTML全文浏览量:  4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2-06-04
  • 修回日期:  2012-08-30
  •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3-0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