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竖直圆管内空泡份额径向分布特性形成机制

刘国强 孙立成 田道贵 幸奠川

刘国强, 孙立成, 田道贵, 幸奠川. 竖直圆管内空泡份额径向分布特性形成机制[J]. 核动力工程, 2014, 35(1): 42-45,51.
引用本文: 刘国强, 孙立成, 田道贵, 幸奠川. 竖直圆管内空泡份额径向分布特性形成机制[J]. 核动力工程, 2014, 35(1): 42-45,51.
Liu Guoqiang, Sun Licheng, Tian Daogui, Xing Dianchuan.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adial Void Fraction Distribution of Bubbly Flow in A Vertical Circular Tube[J].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2014, 35(1): 42-45,51.
Citation: Liu Guoqiang, Sun Licheng, Tian Daogui, Xing Dianchuan.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adial Void Fraction Distribution of Bubbly Flow in A Vertical Circular Tube[J].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2014, 35(1): 42-45,51.

竖直圆管内空泡份额径向分布特性形成机制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刘国强(1987—),男,硕士研究生。2011年毕业于台州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从事气液两相流研究。孙立成(1973—),男,教授。200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从事两相流与沸腾换热教学及研究。田道贵(1989—),男,博士研究生。201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从事反应堆热工水力及气液两相流研究

  • 中图分类号: TL332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adial Void Fraction Distribution of Bubbly Flow in A Vertical Circular Tube

  • 摘要: 在常温常压下,采用光纤探针测量方法对垂直上升大圆管中空气-水两相流动的空泡份额径向分布特性及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实验选用圆管直径为100 mm,气相、液相折算速度的范围分别为0.004~0.053 m/s和0.071~0.213 m/s。结果表明空泡份额径向分布随着气-液流量的不同,呈现出"核峰"或"壁峰"型分布特点;通过分析气泡所受到的横向升力和壁面力,表明二者对气泡横向运动的综合作用是造成空泡份额径向分布呈现出"核峰"或"壁峰"型分布的主要原因。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
  • HTML全文浏览量:  3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2-12-17
  • 修回日期:  2013-11-09
  •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2-1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