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C-276镍基合金在600℃超临界水中的腐蚀产物及形成机理研究

李海丰 范洪远 张强 邱绍宇 王均

李海丰, 范洪远, 张强, 邱绍宇, 王均. C-276镍基合金在600℃超临界水中的腐蚀产物及形成机理研究[J]. 核动力工程, 2011, 32(3): 38-42.
引用本文: 李海丰, 范洪远, 张强, 邱绍宇, 王均. C-276镍基合金在600℃超临界水中的腐蚀产物及形成机理研究[J]. 核动力工程, 2011, 32(3): 38-42.
LI Haifeng, FAN Hongyuan, ZHANG Qiang, QIU Shaoyu, WANG Jun. Corrosion Product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Hastelloy C-276 Alloy in Supercritical Water at 600℃[J].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2011, 32(3): 38-42.
Citation: LI Haifeng, FAN Hongyuan, ZHANG Qiang, QIU Shaoyu, WANG Jun. Corrosion Product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Hastelloy C-276 Alloy in Supercritical Water at 600℃[J].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2011, 32(3): 38-42.

C-276镍基合金在600℃超临界水中的腐蚀产物及形成机理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7CB20980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海丰(1985-),男,在读硕士研究生。2008年毕业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主要从事镍基合金的研究。范洪远(1962-),男,教授。200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材料及薄膜技术方面的研究。张强(1982-),男,博士研究生。2007毕业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材料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主要从事核材料研究。

  • 中图分类号: TE980.3

Corrosion Product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Hastelloy C-276 Alloy in Supercritical Water at 600℃

  • 摘要: 使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C-276镍基合金在600℃、25 MPa超临界水中的腐蚀产物。结果表明,合金在该环境下形成了比较均匀、完整的氧化膜,其组成主要是NiO、NiCr2O4、Cr2O3和MoO2;氧化膜为双层结构,整体贫Ni、Mo;内层相对富Cr,外层疏松,对合金缺乏保护性,内层致密,有利于合金抗氧化;合金在该环境下的腐蚀产物形成机理类似于高温水环境下,外层Ni(OH)2、NiO的生长符合溶解再沉淀机制,内层Cr2O3则是通过内层富集的Cr与向内扩散的O反应形成的。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
  • HTML全文浏览量:  5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0-01-25
  •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3-0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