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华龙一号堆内构件设计方法研究

李浩 李燕 何培峰 余志伟 胡朝威 王庆田 夏欣 赵伟

李浩, 李燕, 何培峰, 余志伟, 胡朝威, 王庆田, 夏欣, 赵伟. 华龙一号堆内构件设计方法研究[J]. 核动力工程, 2022, 43(S2): 182-188. doi: 10.13832/j.jnpe.2022.S2.0182
引用本文: 李浩, 李燕, 何培峰, 余志伟, 胡朝威, 王庆田, 夏欣, 赵伟. 华龙一号堆内构件设计方法研究[J]. 核动力工程, 2022, 43(S2): 182-188. doi: 10.13832/j.jnpe.2022.S2.0182
Li Hao, Li Yan, He Peifeng, Yu Zhiwei, Hu Chaowei, Wang Qingtian, Xia Xin, Zhao Wei. Research on Design Method of HPR1000 Reactor Vessel Internals[J].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2022, 43(S2): 182-188. doi: 10.13832/j.jnpe.2022.S2.0182
Citation: Li Hao, Li Yan, He Peifeng, Yu Zhiwei, Hu Chaowei, Wang Qingtian, Xia Xin, Zhao Wei. Research on Design Method of HPR1000 Reactor Vessel Internals[J].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2022, 43(S2): 182-188. doi: 10.13832/j.jnpe.2022.S2.0182

华龙一号堆内构件设计方法研究

doi: 10.13832/j.jnpe.2022.S2.018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 浩(1987—),男,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反应堆结构设计研究,E-mail: zjulihao@hotmail.com

  • 中图分类号: TL371

Research on Design Method of HPR1000 Reactor Vessel Internals

  • 摘要: 通过对华龙一号堆内构件(RVI)正向设计方法的研究,以响应华龙一号三代核电反应堆的全新设计要求,并规范化华龙一号RVI的结构设计。RVI作为系统级的复杂设备,其结构设计影响反应堆多方面的性能,通过对RVI功能的需求分析,理清了各专业间的因果关系链条,确立了RVI设计需满足的功能需求条目。同时基于RVI的功能需求及国内外堆型的经验反馈,对重要的功能需求条目确立了量化评价准则,通过量化指标以规范RVI设计。通过RVI设计方法的研究确立了华龙一号RVI的10个方面的共72条功能需求条目,同时通过分析计算确定了各项分析的量化评价准则,为各项分析计算提出了明确的指标。该方法实现了RVI的正向设计,涵盖其全寿期的功能需求,保证了RVI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图  1  华龙一号RVI结构示意图

    Figure  1.  Structure Diagram of HPR1000 RVI

    图  2  RVI接口设备

    Figure  2.  Interface Equipment of RVI

    图  3  RVI正向设计方法

    Figure  3.  Forward Design Method of RVI

    表  1  华龙一号RVI的功能需求分析条目

    Table  1.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alysis Items of HPR1000 RVI

    序号需求条目
    1 基本功能需求
    1.1~1.6  ①为堆芯提供支承和定位;②为冷却剂冷却堆芯提供流道;③为控制棒组件提供导向,并确保其顺畅落棒;④为辐照监督管提供支承和定位;⑤为堆芯测量探测器提供导向和支承;⑥为RPV提供保护,以避免来自堆芯的过量辐照
    2 运行需求
    2.1~2.11  ①合适的压降,均匀的堆芯进出口流量分配,堆芯及RPV顶盖得到冷却,受到限制的总旁流;②控制棒的最大落棒时间应满足安全要求;③60 a寿命;④可更换式;⑤所有堆芯支承结构(件)、CS件应满足RCC-M规范,堆内结构(件)、IS件不能损坏CS件的完整性和完全停堆能力;⑥需能承受各类工况载荷,以保证安全停堆和余热排出的能力;⑦对于紧急工况和事故工况不得影响驱动线及安注系统注入;⑧控制棒导向筒最大水平变形不得阻止控制棒落棒以至于损坏安全停堆能力;⑨上堆芯板与控制棒导向筒之间应有合适间隙,即防止两者接触也防止横向流使控制棒产生过度磨损;⑩对于首堆需具备流致振动现场实测的条件;⑪所用材料应能满足环境要求
    3 机械设计要求
    3.1~3.31  ①满足与各设备的接口要求;②相同部件具备互换性;③RVI的设计需根据规定的设计温度和压力进行;④需在包含事故工况下的所有工况满足相应功能需求;⑤应考虑辐照效应带来的温升,最大表面温度不发生膜状沸腾,最大内部温度满足RCC-M要求;⑥应对RVI建立辐照计量和应变的限值;⑦分析时需包含各类载荷等,以满足RCC-M的要求;⑧需考虑流致振动载荷,限制在可接受水平;⑨旁流应被限制在设计要求内;⑩与燃料组件留有足够间隙,保证公差极限值下也不发生干涉;
    ⑪应平衡围板内外压差防止径向喷射对燃料组件造成损坏;⑫正常运行工况下,围板与吊篮之间的冷却剂的流向为向上流动;⑬成形板底部应与堆芯下板留有间隙,便于旁流的流入;⑭成形板与燃料组件接口面粗糙度不高于3.2 μm Ra,防止燃料更换时损伤燃料格架;⑮在LOCA事故下,应为水流从RPV上封头进入堆芯出口提供通道;⑯应在上封头区域提供流量循环,避免在上封头区域的形成分层现象;⑰应为冷却剂进入上封头区域提供流道,以保证上封头区域温度在冷却剂进出口温度之间;⑱吊篮出口管嘴泄漏的旁流应满足设计要求;⑲应避免导致控制棒过度振动的横向流;⑳RVI应设计二次支承结构以应对假想的堆芯跌落事故;㉑下腔室结构的设计应保证堆芯入口流量的分布满足设计要求;㉒需要通过试验或计算数据证明流量分布的合理性及不存在预期外的流动现象;㉓RVI应能在所有工况下保持驱动线的落棒能力,维持堆芯布置,使其可被冷却;㉔基于RPV的辐照监督计划,为辐照监督管提供支撑和导向;RVI下端应安装径向支承键,用于限制下部堆内构件的旋转和水平移动;下堆芯板和围板的设计应有利于燃料组件在没有横向支承时可在堆芯竖直站立;压紧弹簧应能在正常工况、异常工况和试验工况下维持足够的压紧载荷,同时避免在异常工况下发生过量的永久变形;RVI应用对中部件(如导向销)保证安装过程中上部堆内构件的导入,在燃料组件定位销插入之前为上部堆内构件提供导向;从RPV上封头密封管座到燃料组件上端,RVI应为堆芯测量探测器提供连续的保护、支承和导向;采用高强度材料的紧固件设计应减少到最小;紧固件预紧要求、配合面的结构和制造技术应使用经过验证的技术
    4 材料和制造需求
    4.1~4.11  ①所有材料应选用经过实堆验证的材料; ②选用未经验证的材料,应提供书面证明报告,报告中应考虑峰值应力、应变、水化学环境、辐照环境和温度等;③所有材料应满足RCC-M的要求;④与冷却剂直接接触材料的钴含量应不大于0.06%(质量分数);⑤所有与冷却剂接触的材料应具备在寿期内抗应力腐蚀开裂的能力,RVI的主体材料应为Z2CN19-10(控氮);⑥Ni-Cr-Fe合金仅可用于低强度材料无法满足使用要求且有成功使用经验的场合;⑦敏化的奥氏体不锈钢禁止使用;⑧不应使用对晶间腐蚀开裂敏感的材料;⑨因科镍600、182和82(焊缝填充材料)合金禁止使用;⑩因科镍 A-286合金禁止使用;⑪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应使敏化降到最低,不能影响材料的抗晶间腐蚀能力。
    5 安全和可靠性需求
    5.1~5.2  ①堆内构件的功能等级为F-SC1级,屏障等级为B-SC1级,抗震类别为1I类,质保等级为QA1级,规范等级为RCC-M G篇IS件;②设计寿命内不得出现失效,产品使用率93%
    6 检查和维修需求
    6.1~6.5  ①为在役检查和试验提供通道;②紧固件具备便于在役检查的特征;③上部堆内构件和下部堆内构件允许单独从RPV竖直向上拆除,且无需堆内的拆除操作,RVI的装拆时间应满足换料要求;④为紧固件、焊缝和其他有潜在老化风险特征的在役检查提供通道;⑤考虑便于自动化或机器人系统的检查、维修和更换
    7 防辐射需求
    7.1 应在合理范围内尽量减少相关人员所受辐照剂量
    8 运输和包装需求
    8.1~8.3  ①应为运输和贮存前的准备建立说明书;②运输和贮存过程中RVI和相关材料应进行保护以避免受到因环境条件带来的损伤;③应为RVI的安装建立说明书
    9 质保需求
    9.1  必须遵循核安全法规HAF003《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及HAD003/06《核电厂设计中的质量保证》等相应的核安全导则
    10 其他需求
    10.1  应根据R.G. 1.20进行流致振动综合评价(CVAP),CVAP仅用于首堆;每个反应堆均应进行热态功能试验(HFT)
    下载: 导出CSV

    表  2  RVI功能需求分析判定结果

    Table  2.   Judgment Results of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alysis

    条目号需求内容判定结果
    1.6  为RPV提供保护,以避免来自堆芯的过量辐照 需计算分析
    2.1  水力学计算结果应在如下几个方面满足RVI的设计要求:合适的压降;均匀的堆芯进出口流量分配;堆芯及RPV顶盖得到冷却;受到限制的总旁流 需计算分析
    2.3  60 a寿命 需计算分析
    2.5 所有堆芯支承结构(件)、CS件应满足RCC-M规范,堆内结构(件)、IS件不能损坏CS件的完整性和完全停堆能力 需计算分析
    2.6  需能承受各类工况载荷,以保证安全停堆和余热排出的能力 需计算分析
    2.7  对于紧急工况和事故工况还需满足如下需求:限制上部吊篮径向向内变形量,不得与下部导向筒接触;限制吊篮径向向外变形量,不得影响安注系统冷却剂的注入 需计算分析
    2.8  控制棒导向筒在紧急工况和事故工况下的最大水平变形不得阻止控制棒落棒以至于损坏安全停堆能力 需计算分析
    3.4  需在包含事故工况下的所有工况满足所有功能需求 需计算分析
    3.5  应考虑辐照效应(如γ释热)带来的温升,最大表面温度不发生膜状沸腾,最大内部温度满足RCC-M要求 需计算分析
    3.6  应从运行核电厂和/或材料试验堆应用数据的基础上对RVI(包括螺栓)建立辐照计量和应变的限值:所有的CS件应基于寿期末的中子注量峰值评估辐照肿胀和辐照促进应力腐蚀开裂(IASCC);辐照松弛显著的部位(如紧固件)应对其进行评估 需计算分析
    3.8  需考虑流致振动载荷,限制在可接受水平 需计算分析
    3.9  旁流应被限制在设计要求内 需计算分析
    3.17  应为冷却剂进入上封头区域提供流道,以保证上封头区域温度在冷却剂进出口温度之间 需计算分析
    3.18  吊篮出口管嘴泄漏的旁流应满足设计要求 需计算分析
    3.21  下堆芯板、堆芯支承柱、堆芯支承板、二次支承及流量分配组件(包含流量分配板)的设计应保证堆芯入口流量的分布满足设计要求 需计算分析
    3.27  压紧弹簧应能在正常工况、异常工况和试验工况下维持足够的压紧载荷,以最小化RVI的滑移、磨损和振动;异常工况下,RVI可能受到提升力的作用,压紧弹簧和相应的法兰表面产生的永久变形量不能产生影响后续运行 需计算分析
    5.2  设计寿命内不得出现失效,产品使用率93% 需计算分析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堆芯入口流量分布准则

    Table  3.   Core Inlet Flow Allocation Criterion

    描述准则
    两相邻组件之间入口流量的允许不均匀系数 0.15
    允许的最大/平均入口流量比值(对内部组件 1.15
    允许的最大/平均入口流量比值(对外围组件 1.05
    允许的最小/平均入口流量比值(对内部组件) 0.90
    允许的最小/平均入口流量比值(对外围组件) 0.85
    通常情况下按照正方形排列(5×5)的25个组件构成的集体的最小允许入口流量的比值(平均流量的百分比) 0.96
      注:①内部组件是非外围组件,即没有燃料组件外表面靠近成形板;②外围组件定义为至少有一个外表面临近成形板的燃料组件
    下载: 导出CSV

    表  4  RVI的变形限值

    Table  4.   RVI Deformation Limit

    定义描述工况变形限值
    堆芯支承板的最大变形(边缘相对于中心)正常工况<1.524 mm
    导向筒定位螺栓位置之间的上支承板倾斜度正常工况<0.002 mm/mm
    上支承板最大变形正常工况<2.54 mm
    上堆芯板相对于上支承板的轴向移动所有工况不弯曲下部导向筒,上堆芯板不与下部导向筒接触
    吊篮向内变形紧急工况/事故工况径向<104 mm
    吊篮向外变形紧急工况/事故工况径向<25.4 mm
    吊篮非均匀向外变形紧急工况/事故工况环腔减少面积<10%
    上部导向筒在顶板位置的静态径向位移(相对于压力容器)正常工况<10.4 mm
    上部导向筒在顶板位置的动态径向位移(相对于压力容器)正常工况<3.3 mm
    导向筒的径向变形紧急工况/事故工况<25.4 mm
    堆内测量导向结构(IGA)格架板和上部导向筒法兰
    的相对变形
    所有工况不接触
    二次支承组件(SCSS)的变形所有工况不与压力容器接触
    下载: 导出CSV

    表  5  IASCC阈值准则

    Table  5.   IASCC Threshold Criteria

    辐照损伤应力阈值
    辐照损伤<3 dpa不考虑IASCC
    3 dpa≤辐照损伤≤10 dpa≥425 MPa
    10 dpa<辐照损伤≤20 dpa≥315 MPa
    20 dpa<辐照损伤≤40 dpa≥205 MPa
    下载: 导出CSV

    表  6  压降计算结果

    Table  6.   Pressure Drop Calculation Results

    区域压降/MPa
    压力容器进口0.078
    环形空间0.001
    下腔室(含下支承板)0.035
    堆芯0.153
    压力容器出口(含上腔室)0.047
    压力容器总压降0.315
    下载: 导出CSV

    表  7  旁流计算结果(%总流量)

    Table  7.   Bypass Flow Calculation Results (% Total Flow)      

    旁流最小最佳估算最大
    上封头冷却1.741.922.15
    出口接管0.080.170.34
    围板-吊篮间0.380.420.48
    外围空隙0.050.200.48
    导向管内0.911.81.98
    总旁流3.164.525.43
    下载: 导出CSV

    表  8  流量分配评价结果

    Table  8.   Flow Allocation Evaluation Results

    堆芯入口流量
    分配标准
    量化评
    价准则
    华龙一号流量
    分配结果
    评价结果
    相邻组件间流量
    分配不均匀系数
    最大值0.150.068满足要求
    平均不均匀系数0.035
    最大入口流量内部组件<1.151.101满足要求
    外围组件<1.051.012满足要求
    最小入口流量内部组件>0.90.942满足要求
    外围组件>0.850.898满足要求
    对于5×5正方形排列25个
    组件区域最小平均流量
    >0.960.991满足要求
    下载: 导出CSV
  • [1] 段远刚,何大明,李燕. 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反应堆堆内构件设计[J]. 核动力工程,2003, 24(S2): 126-129.
    [2] 贺友光,姚伟达. 堆内构件设计与研制[J]. 中国核科技报告,1997(S1): 62-63.
    [3] 段远刚,许川,唐传宝. 压水堆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 核动力工程,2007, 28(5): 1-4,9.
    [4] AFCEN. 压水堆核岛机械设备设计和建造规则(G篇): RCC-M-2007(subsection G)[S]. France: AFCEN, 2007: 1-63. https://www.afcen.com/en/rcc-m/194-rcc-m.html
  • 加载中
图(3) / 表(8)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14
  • HTML全文浏览量:  62
  • PDF下载量:  5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7-22
  • 修回日期:  2022-10-07
  • 刊出日期:  2022-12-3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