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Cr18Ni9Ti焊缝疲劳短裂纹的形态演化

赵永翔 杨冰 高庆

赵永翔, 杨冰, 高庆. 1Cr18Ni9Ti焊缝疲劳短裂纹的形态演化[J]. 核动力工程, 2006, 27(6): 56-61,86.
引用本文: 赵永翔, 杨冰, 高庆. 1Cr18Ni9Ti焊缝疲劳短裂纹的形态演化[J]. 核动力工程, 2006, 27(6): 56-61,86.
ZHAO Yong-xiang, YANG Bing, GAO Qing. Evolutionary Morphology of Short Fatigue Cracks of 1Cr18Ni9Ti Weld Metal[J].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2006, 27(6): 56-61,86.
Citation: ZHAO Yong-xiang, YANG Bing, GAO Qing. Evolutionary Morphology of Short Fatigue Cracks of 1Cr18Ni9Ti Weld Metal[J].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2006, 27(6): 56-61,86.

1Cr18Ni9Ti焊缝疲劳短裂纹的形态演化

基金项目: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101)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5130,50323003,50575189)、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200234)、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04089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赵永翔(1963-),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可靠性、维修性与疲劳断裂研究;杨冰(1979-),男,博士研究生。2001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主要从事智能结构可靠性设计分析与制造研究;高庆(1939-),女,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车辆专业。从事断裂力学、材料本构和疲劳理论研究。

  • 中图分类号: TG405:TL341:TH114

Evolutionary Morphology of Short Fatigue Cracks of 1Cr18Ni9Ti Weld Metal

  • 摘要: 试验研究了1Cr18Ni9Ti焊缝光滑试样的单轴疲劳短裂纹形态演化规律。基于“有效短裂纹准则”,把注意力放在“主导有效短裂纹(DESFC)”萌生及裂尖前沿区域。观测发现,ESFCs萌生于焊缝局部delta铁素体与奥氏体基质界面,取向在与加载轴垂直截面小于45o随机分布。之后,受微观结构约束,表面倾向于沿垂直于轴向不规则扩展;深度方向,裂纹初始与加载方向垂直,之后倾向于与柱状晶生长方向垂直。当若干取向基本一致,裂尖前沿相邻的ESFCs发生合并即形成真实DESFC,由微观结构短裂纹(MSC)阶段进入物理短裂纹(PSC)阶段。PSC阶段,表面DESFC近似与轴向垂直,在微观结构干扰下不规则扩展;深度方向,逐步演变与柱状晶生长方向垂直,后期及长裂纹阶段倾向于与加载轴成45o。最后,试样沿与加载轴垂直方向瞬时断裂。这说明了疲劳短裂纹与长裂纹形态变化具有明显差异。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
  • HTML全文浏览量:  1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4-12-27
  • 修回日期:  2005-05-15
  •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7-2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