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核电厂设备抗震分类探讨及其对应的要求地震反应谱研究

方庆贤 路燕 张奇 刘青阳 侯春林 戴志军

方庆贤, 路燕, 张奇, 刘青阳, 侯春林, 戴志军. 核电厂设备抗震分类探讨及其对应的要求地震反应谱研究[J]. 核动力工程, 2025, 46(4): 159-167. doi: 10.13832/j.jnpe.2024.080051
引用本文: 方庆贤, 路燕, 张奇, 刘青阳, 侯春林, 戴志军. 核电厂设备抗震分类探讨及其对应的要求地震反应谱研究[J]. 核动力工程, 2025, 46(4): 159-167. doi: 10.13832/j.jnpe.2024.080051
Fang Qingxian, Lu Yan, Zhang Qi, Liu Qingyang, Hou Chunlin, Dai Zhijun. Discussion on Seismic Classification of Nuclear Power Plant Equipment and Research on its Corresponding Required Seismic Response Spectrum[J].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2025, 46(4): 159-167. doi: 10.13832/j.jnpe.2024.080051
Citation: Fang Qingxian, Lu Yan, Zhang Qi, Liu Qingyang, Hou Chunlin, Dai Zhijun. Discussion on Seismic Classification of Nuclear Power Plant Equipment and Research on its Corresponding Required Seismic Response Spectrum[J].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2025, 46(4): 159-167. doi: 10.13832/j.jnpe.2024.080051

核电厂设备抗震分类探讨及其对应的要求地震反应谱研究

doi: 10.13832/j.jnpe.2024.08005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227331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方庆贤(1941—),男,大学本科,现主要从事民用核安全设备的设计和审评工作,E-mail: fangfreg@126.com

    通讯作者:

    路 燕,E-mail: dlutluyan@126.com

  • 中图分类号: TL48

Discussion on Seismic Classification of Nuclear Power Plant Equipment and Research on its Corresponding Required Seismic Response Spectrum

  • 摘要: 目前核电厂设备的抗震类别分为2个等级,第1等级(高等级)称为抗震I类,第2等级称为非抗震I类。抗震I类的抗震设计和抗震试验已相当成熟了,也有了相关的国家标准,而对非抗震I类设备则还没有相关标准可遵循。为了对一些非抗震I类而功能重要、但不要求抗安全停堆地震的设备提出更合理的抗震要求,本研究建议将非抗震I类设备再分为常规重要抗震类和常规一般抗震类,并对常规重要抗震类和常规一般抗震类根据国标谱给出了相应的地震地面水平加速度峰值和地面水平要求反应谱。将常规重要抗震类的抗震设防水准从国标的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提高到50年超越概率为2%的地震。研究结果表明常规重要抗震类的抗震设防水准与国际先进抗震标准一致,并满足国家核安全局在福岛事故后对核电厂应急中心的抗震新要求和国标GB 50260-2013要求,因此本研究建议的抗震分类适用于我国核电厂物项的抗震设计。

     

  • 图  1  5%阻尼比的归一化的地面水平要求反应谱(零周期加速度值为1.0g

    Figure  1.  Normalized Required Response Spectrum in Ground Level for a 5% Damping Ratio (Zero Periodic Acceleration Value of 1.0g)

    图  2  重要抗震类和一般抗震类的地面水平要求反应谱(阻尼比5%)的比较(烈度7度,地面加速度值为0.1g

    Figure  2.  Comparison of the Required Response Spectrum in Ground Level (Damping Ratio 5%) for Important Seismic Category and General Seismic Category (The Intensity is 7 Degrees, and the Ground Acceleration Value is 0.1g

    图  3  不同加速度等级的地面水平要求反应谱(5%阻尼比)

    Figure  3.  Required Response Spectrum in Ground Level for Different Acceleration Levels (5% Damping Ratio)

    图  4  常规重要抗震类与IEEE STD 693-2005的设计要求反应谱的比较(地面加速度0.25g

    Figure  4.  Comparison of Design RRS of Conventional Important Seismic Category and IEEE STD 693-2005 (Ground Acceleration 0.25g)

    表  1  不同类别设备在不同设防烈度下地震地面水平加速度峰值取值(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Table  1.   Peak Value of Seismic Ground Horizontal Acceleration for Different Types of Equipment Under Different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Design Basic Seismic Acceleration Value)

    设备分类 依据标准 不同国标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面水平加速度峰值取值/g
    6度 7度 8度 9度
    常规一般抗震类 地震地面水平加速度峰值按GB 50260-2013 中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05 0.1(0.15) 0.2(0.3) 0.4
    常规重要抗震类 地震地面水平加速度峰值按本文中常规一般抗震类设备的2倍取值 0.1 0.2(0.3) 0.4(0.5) 0.5
      按国标GB 50011-2011,7度区和8度区各有两个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GB 50260-2013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同GB 50011-2011,7度区和8度区也有两个取值;常规重要抗震类设备取对应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2倍,但因为核电厂抗震设计中,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0.5g是最大值,大于0.5g就不在设计中考虑,因此表中常规重要抗震类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最大取0.5g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图3中不同加速度等级的地面水平要求反应谱的特征点数据

    Table  2.   Feature Point Data of the Required Response Spectrum in Ground Level for Different Acceleration Levels in Figure 3

    地面水平加速度峰值/g 特征点在不同频率下的加速度取值/g 备注
    0.1 Hz 1.1 Hz 10 Hz 33 Hz及以上
    0.100 0.031 0.250 0.250 0.100
    0.200 0.062 0.500 0.500 0.200 本栏为8度区0.200g厂址的一般抗震类的要求地面水平反应谱特征值
    0.300 0.093 0.750 0.750 0.300
    0.400 0.124 1. 000 1. 000 0.400 本栏为8度区0.200g厂址的重要抗震类的要求地面水平反应谱特征值
    0.500 0.155 1.250 1.250 0.500
    下载: 导出CSV

    表  3  核电厂设计地震SL-2地面水平加速度峰值汇总

    Table  3.   Summary of Peak Ground Horizontal Accelerations for Design Earthquake SL-2 of Nuclear Power Plants

    核电厂名称 厂址区划值
    a0/g
    核电厂设计地震
    SSE/g
    SSE/
    a0
    大亚湾/岭澳核电站 0.1 0.2 2.0
    田湾核电站/红沿河核电厂 0.1 0.2 2.0
    阳江/福清核电厂 0.1 0.2 2.0
    下载: 导出CSV

    表  4  2倍国标基本设计加速度与50年超越概率为2%的罕遇地震的设防加速度对比

    Table  4.   Comparison of 2 Times the National Standard Basic Design Acceleration and Fortification Acceleration of Rare Earthquakes with 50-Year Exceedance Probability of 2%

    国标GB18306设防烈度 6度 7度 7度 8度 8度 9度
    国标基本设防加速度(50年超越概率为10%)/g 0.05 0.10 0.15 0.20 0.30 ≥0.40
    罕遇地震(大震)设防加速度(国标提高1度)(50年超越概率为2%)/g 0.10 0.18 0.30 0.39 0.50
    2倍的国标基本设防加速度/g 0.10 0.20 0.30 0.40 0.50 0.50
    下载: 导出CSV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 GB 50260-2013 [S].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1-25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抗震要求: GB/T 13540-2009 [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1-1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工业企业电气设备抗震设计规范: GB 50556-2010 [S].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1-6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电信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 YD 5083-2005 [S].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1-1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设计规范: GB 50761-2012 [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1-134.
    [6] 日本电气技术规格委员会.电气设备抗震设计指南:JEAG 5003-2010 [S].日本:日本电气技术规格委员会,2010:1-25.
    [7] 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的最小设计载荷:ASCE/SEI 7-05 [S].美国: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2005:2-35.
    [8] 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变电站抗震设计推荐规程:IEEE STD 693-2005 [S].美国: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2005:2-50.
    [9] 国家核安全局.核动力厂抗震设计与鉴定:HAD 102/02-2019 [S].北京:国家核安全局:2019:1-40.
    [10] 美国核管会.核电厂抗震设计的设计反应谱:RG 1.60 [S].美国:美国核管会,2014:2-24.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26.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 [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35.
    [13] 国家核安全局. 福岛事故后核电厂改进通用技术要求: NNSA-HAJ-0001-2017 [S]. 北京: 国家核安全局,2017: 2-10.
    [14] IAEA. Consideration of external events in the design of nuclear facilities other than nuclear power plants, with emphasis on earthquakes: TECDOC-1347-2003 [S]. Vienna: IAEA, 2003: 1-26.

    IAEA. Consideration of external events in the design of nuclear facilities other than nuclear power plants,with emphasis on earthquakes: TECDOC-1347-2003 [S]. Vienna: IAEA,2003: 1-26.
    [15]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核电厂应急控制中抗震设计要点: NSC-JJ-024-2018 [R]. 北京: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2018.
    [16] 潘蓉. 核设施抗震设计中的设计地震反应谱[C]. 北京: 中国力学学会,2008.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 18306-2015 [S]. 北京: 地震出版社,2015: 1-15.
  • 加载中
图(4) / 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4
  • HTML全文浏览量:  10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08-30
  • 修回日期:  2024-11-16
  • 刊出日期:  2025-08-1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