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核动力工程》主要对稿件的立论与论据、学术水平、创新性、参考文献的引用、写作规范性进行考察,全文篇幅应不低于5页为最佳。
稿件中文标题
作者A1,作者B2*
1. 作者A工作单位全称,城市,邮编
2. 作者B工作单位全称,城市,邮编
摘要:【写作要点】摘要中应由研究目的、采用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和最终结论(四要素缺一不可)四部分构成。【写作建议】特别注意所述内容均应包含在正文中;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不应出现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如有请标注全称)。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性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论。
(300字左右最佳)
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 (建议选用3-7个)
中图分类号:TLXXX (需包含原子能技术类中图分类号TL) 文献标志码:
Title in English
Author A1, Author B2*
1. Institution or University where the author A works, District, Postal code, Country;
2. Institution or University where the author B works, District, Postal code, Country
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Key words: Key word1, Key word2, Key word3.(注意中英文对应)
0 引 言
【写作要点】 (1)简要介绍研究对象的相关背景、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回顾和综述(阐明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做适当的评价或者比较。(3)说明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创新点。(4)最后概况本文的主要内容,或勾勒其大体轮廓。【写作建议】(1)开门见山,不绕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2)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尽量准确、清楚且简洁地指出所探讨问题的本质和范围。由于阅读过相应期刊的读者已具备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建议不要复述潜在读者早已明白的一般性知识。(3)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论述论文的研究意义时,注意分寸,避免使用“很高的学术价值”、“填补了国内外空白”、“首次提出”、“重大发现”等用语。同时也注意不用客套话,如“水平有限”、“恳求指教”、“抛砖引玉”等(结论)。(4)引言的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也不应是摘要的注释;引言一般应与结论相呼应,在引言中提出问题,在结论中回答,但也注意不要与结论雷同;引言叙述前人工作的欠缺以强调自己研究的创新。结尾须引出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 正文
【写作要点】正文一般需要阐述清楚本文的研究方法、结果分析与讨论。研究方法一般需要阐明理论依据/实验方法/设计过程,结果分析与讨论部分应数据可靠,论据和讨论能充分证明论文的论点。【写作建议】:(1)要以实际结果、实验、观测现象、数据等为依据;(2)准确明白、精炼完整、高度概括;(3)恰如其分地评价和解释结果或新观点;(4)内容较多时可分条写,且标序号,内容较少时可写为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8-05-05;修回日期:2019-01-20
基金项目:基金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学历/职称,现主要从事XX工作,E-mail: XXXX
*通讯作者:姓名,Email: XXXX
1.1 图
插图格式要求:
① 提供图片为PNG或JPG或JEP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600 dpi (照片图不低于300dpi)。图可用半栏排或通栏排,半栏图形最大不超过7.4 cm,通栏最大不超过16.5 cm;
② 图中字号尽量为8磅(一定保证印刷在A4纸上可以看清),图中文字采用中文,汉字字体采用方正书宋简体或者宋体,数字和英文用Times new roman;
③ 图中出现的物理量名称和符号须与正文一致,图坐标的量用“物理量/单位”形式标记,使用规范单位,如:速度/(km·s-1);
④绘图软件导出来的图,需去掉多余的、对文章无影响的元素(如多余的白边),图中内容尽量简洁。
⑤如果需要,请一定添加图例
此处提供相关绘图示例
1.曲线图要求:①线条分明,有刻度和数值的坐标轴不用箭头,图中内容(包括图例和曲线)不超出坐标轴范围,纵横坐标长度以图中内容为准,不能留空白太多,坐标轴的名称要尽量简洁;②半对数线图中,请保证纵轴为对数尺度(如图1d刻度),此外纵坐标的0.1、1、10、100、1000……等统一表示成幂的形式(101、100、101、102、103、……);③如果是多幅图,尽量做成子图题的形式;④如果曲线图的坐标没有完整的刻度,坐标轴需添加箭头,并在箭头附近标注参数名(单位可有可无,根据论文要求)示例如图1e;⑤三维坐标曲线图请保证xyz轴如图1f的方式分布。
a XY轴曲线图 | b 双Y轴曲线图 |
c 双X轴曲线图(有两种X轴作为变量时) | d 半对数线图 |
e 没有XY轴刻度的曲线图 | f 三维坐标曲线图 |
图1 曲线图 Fig. 1 XXXXX |
2.金相图以及其他需要标注比例尺的图,图片需清晰,比例尺的规范表示方式为线段(两端带短线),采用在右下脚挖空的方式,此外比例尺的宽度不要超过整张图的六分之一,示例如图2:
图2 金相图
Fig. 2 XXXXXX
3.应力云图以及其他分布图的图例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不用诸如2.19e+2的形式,色柱位于右边,示例如图3所示:
图3 应力云图
Fig. 3 XXXXXX
4.零件图以及其他需要标注尺寸的图,在“尺寸标注”时请一定按照机械制图标准规范标注,示例如图4。
图4 零件图
Fig. 4 XXXXXX
5.装置结构示意图和回路图需标注重点关注的各部件名称,引线不用箭头,标注位置清晰准确。
a 装置结构示意图 | b 回路图 |
图5 装置结构示意图和回路图 Fig. 5 XXXXXX |
1.2 表
注意物理量/单位的写法,中英文须对应,以下为示例:
表1 试验数据工况
Tab.1 Database Experiment Condition
参数名 | 参数值范围 |
出口压力/MPa | 9.84~16.86 |
质量流速/(t·m-2·s-1) | 1.36~4.57 |
进口温度/℃ | 152.76~301.22 |
格架跨距/m | 0.251~0.522 |
1.3 公式
公式规范:①用公式编辑器Mathtype 6.0编辑,公式中不能出现一个参数用多符号表示,只能用一个符号表示,特征数除外;②也不能出现一个符号表示多个参数,如果存在则该符号需要用下标区分;③公式中非行业内共识的参数都要解释其含义;④公式推导过程尽量简洁,只需保留重要结果即可,⑤公式中的中间变量不标序号,下面为示例:
(1)
(3)
式中,Pc为临界压力;P*为破口处滞止压力;k为绝热指数;GBre为破口泄放流量;ABre为破口泄放流通面积;ρ*为破口处滞止密度;T*为破口处滞止温度;cp为破口处定压比热;cv为破口处定容比热;P0为环境压力。
正斜体使用规则:一般来说,固定的量用正体,变化的量用斜体;明确定义的量用正体、未明确定义的量用斜体;计量单位用正体,量的符号用斜体,以下为示例:
公式中使用斜体的符号:
有量纲的物理量,如长度l、时间t、力F、压力p、摩尔质量M等。
物理量符号作为上角或下角:如cp。
代数运算中的量,如x+y=a。
几何运算中的量,如sina +cosb。
插图坐标变量,如x、y、z,坐标轴代号X、Y、Z、O等。
代表不定的物理量和数目的字母,如a1+a2+…+an的n等。
表示函数的符号,如f。
公式中使用正体的符号:
计量单位符号,如cm、kg、K、min、s
绝大多数数学符号,如sin、tan、max、exp等
化学元素符号,如H、O、Tc
粒子符号,如电子e、质子p、中子n
射线符号,如X射线、a射线、b射线、g射线
酸碱度符号pH
公式中使用粗斜体的符号:
矩阵:通常使用加粗斜体的大写字母表示,如A
向量:通常使用加粗斜体的小写字母表示,如v
2 结 论
【写作要点】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应该观点明确、严谨、完整、准确、精炼。结论是整篇文章最后的总结。【写作建议】结论不应该是正文中各段小节的简单重复,应该以正文中的实验或考察得到的现象、数据的阐述分析为依据,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以下内容:①由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②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解释和解决的问题;③与先前已发表过的(包括他人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④论文在理论及实际运用上的意义及价值;⑤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文献,其中要有五年以内的参考文献)
请务必按照GB/T 7714-2015要求著录参考文献,正确格式见网站下载中心《参考文献著录正确格式GB/T 7714-2015》。文献序号须与文中标注一一对应,且顺序准确,以下为示例:
[1] 余敏. 出版集团研究[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1: 179.
[2] PIGGOT T M. The cataloguer's way through AACR2: from document receipt to docume- nt retrieval[M]. London: The Library Association, 1990:4-10.
[3] 李晓东,张庆红,叶瑾琳.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35(1): 101-106.
[4] 沈力. 某反应堆堆芯CFD计算[C]//中国力学学会. 第3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1990.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 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R]. Geneva: WHO, 1970.
[6] 张志祥. 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 北京:北京大学数学学院, 199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