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9年  第30卷  第S2期

回路与设备
岭澳核电站二期凝结水处理系统重大技术改进
朱兴宝, 熊京川, 梁桥洪
2009, 30(S2): 1-5.
摘要:
针对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一期凝结水处理(ATE)系统投运后蒸汽发生器(SG)中SO42-明显增高并超标等问题,对岭澳核电站二期ATE系统中的前置阳床和氢型混床的尺寸、布水装置以及离子交换树脂和分离装置等进行了重大的技术改进,提高了混床离子交换的效果,减少了因强酸阳树脂在混床底部溶出硫酸根和碎树脂漏入热力系统,而降解分离出硫酸根进入SG的可能性,确保和改善了SG的水-汽品质。
压水堆一回路管道的铸造工艺及其国产化
李元太, 张春来, 雷中黎
2009, 30(S2): 6-10.
摘要:
工艺评定表明,1000MW压水堆核电厂(CPR1000)原选用的主管道铸件Z3CN20-09M(法国牌号)不锈钢的化学成分符合RCC-M采购技术规范,但力学性能并不能完全满足压水堆核岛机械设备设计和建造规范(RCC-M)的要求。本文从金属学角度分析了Z3CN20-09M不锈钢抗蚀性特点和力学性能强化机理,确立了主管道铸件冶炼化学成份的内控标准,使CPR1000核电厂核岛主管道铸件(以下简称主管道铸件)的工艺评定在保持抗蚀性和可焊性特点前提下,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满足RCC-M标准,且有较大的裕度,离散度小,质量稳定,综合性能达到领先水平。
AP1000与M310堆型余热排出系统的差异分析
王建伟
2009, 30(S2): 11-14,67.
摘要:
介绍了美国西屋公司推出的三代堆型AP1000中正常余热排出系统(RNS)和M310堆型余热排出系统(RRA)的设计特点;分析了余热排出系统在这2种堆型中的主要差异。通过对比这2种堆型中余热排出系统的比较,从工艺系统角度对M310堆型的RRA系统进行局部改进,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STORK型与淋水盘式除氧器性能比较
刘星, 李平洋, 姜成仁
2009, 30(S2): 15-18,74.
摘要:
简要介绍了除氧器的除氧原理、主要作用;详细描述了岭澳核电站二期采用的STORK型除氧器与红沿河、宁德核电厂采用的淋水盘式除氧器的具体结构、除氧原理。通过分析这两种不同型式除氧器对核电站安全运行和系统设计的影响,提出了红沿河、宁德核电厂淋水盘式除氧器系统相关设计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改进的淋水盘式除氧器的安全性、经济性更高。
核电站除氧器瞬态研究
姜成仁, 张世军
2009, 30(S2): 19-22.
摘要:
应用金属材料、水和水蒸气、管道和加热器以及除氧器设备的相关数据建立数学控制模型,研究了核电站常规岛给水加热系统在机组甩负荷工况下的热力学参数变化。得出了核电站除氧器压力、给水温度以及给水泵的有效汽蚀余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提供了核电站除氧器的布置高度及瞬态工况下确保给水泵安全的控制措施依据。结果表明:改变控制参数,主要是凝结水流量和主蒸汽流量,不仅可以控制瞬态工况下给水泵的有效汽蚀余量,还有助于防止瞬态工况下淋水盘式除氧器由于压力下降速度过快而造成的损坏。
岭澳核电站二期汽轮发电机轴承消防系统分析
裴燕, 阎丽静, 姜成仁
2009, 30(S2): 23-25.
摘要:
分析了岭澳核电站一期汽轮机轴承消防系统设计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岭澳核电站二期汽轮机轴承消防系统设计方案、启动方式。岭澳核电站一期、二期汽轮机轴承消防系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岭澳核电站二期汽轮机轴承消防系统设计满足各方面规范的要求,系统设计安全、可靠。
热工与水力
CPR1000设计瞬态计算中的RETRAN建模
周静
2009, 30(S2): 26-30.
摘要:
介绍了中国改进型压水堆1000MW核电站(CPR1000)设计瞬态计算中的RETRAN程序建模方法。首先对核岛主设备几何参数进行计算;然后按照应力计算的要求,对CPR1000主设备进行了详细地模拟,建立了大量的控制容积和导热构件。分别进行了稳态调试以及事故瞬态计算,并与珐玛通公司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RETRAN程序模型基本满足设计瞬态分析和设备应力分析边界条件的模拟要求。
压水堆稳压器波动管热分层的分析研究
李澍, 曹小伟
2009, 30(S2): 31-34.
摘要:
热分层是管道水平管段中相对滞止或缓慢流动的冷、热流体因缺少混合而产生的不均匀温度分布现象。通过稳压器波动管热分层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分析,并对稳压器波动管热分层现象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了不同稳压器内部不同截面的热分层瞬态。
仪表与控制
核电厂主控室通信系统可靠性改进技术方案
江上月, 曹御, 翟守阳, 邓晓飞
2009, 30(S2): 35-38.
摘要:
介绍了大亚湾、岭澳核电站主控室通信系统现状。根据核电厂通信系统的设计原则,深入研究了核电厂主控室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将各通信系统有机整合在一起的核电厂主控室通信系统优化设计技术方案。
核电厂凝汽器故障信号定值的计算与分析
姜成仁, 丁佳鹏
2009, 30(S2): 39-44.
摘要:
核电厂的凝汽器压力达到“不可用”设定值后,将禁止旁路蒸汽向凝汽器排放。CPR1000系列反应堆要求,在紧急停堆先于凝汽器达到“不可用”设定值之前发生的情况下,仍能通过旁路系统继续向凝汽器排放蒸汽10~12s,否则将引起主蒸汽系统管路超压。某些瞬态工况下,凝汽器的压力上升较快,为满足核岛蒸汽安全排放的要求,需对瞬态工况下凝汽器的压力变化进行仿真计算。本文通过模拟汽轮机紧急停机及紧急停堆后的凝汽器压力变化规律,研究满足核岛蒸汽安全排放要求的技术方案,解决瞬态工况下主蒸汽管道的超压问题。
CPR1000、AP1000棒位指示和监测系统浅析
雷晴
2009, 30(S2): 45-48.
摘要:
本文介绍了CPR1000和AP1000反应堆控制棒位指示和监测系统的组成、功能及探测原理,并对两者的特点进行了初步对比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AP1000的棒位指示和监测系统与CPR1000的运行模式和功能类似,由于AP1000的棒位指示和监测系统引入了冗余设计、数据通讯技术等设计理念,提高了可靠性,显著减少了安全壳电气贯穿件数量,具有优于CPR1000的独特性。
核电站仿真技术在反应堆控制系统调试中的应用
杨宗伟, 黄铁明, 冯光宇, 栾振华, 林萌, 朱立志
2009, 30(S2): 49-53,59.
摘要:
针对核电机组实际启动前无法建立动态运行工况而导致无法对反应堆控制系统(RRC)的组态设计进行评估及分析的问题,介绍了利用反应堆热工水力仿真模型、Labview图形化虚拟仪表编程语言和DAQ数据采集技术研发的RRC仿真测试平台,通过将该测试平台与核电站的实际数字化仪表控制系统(DCS)机柜相连,对实际的RRC实施了单步和关联运行测试,实现了RRC功率运行或瞬态工况下的逻辑预演和动态评估,并逐一排查了大量设计错误或不符合项。岭澳二期核电站3/4号机组的应用实践证明,利用核电站仿真技术对RRC进行调试,可有效降低机组功率运行的大瞬态试验风险,缩短启动工期。
结构与力学
核一级承压设备疲劳分析方法
章贵和
2009, 30(S2): 54-59.
摘要:
基于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和雨流计数法,得到单载荷历程作用下疲劳分析的方法,并根据核一级承压设备的特点和核承压设备分析规范的要求,给出了一种适用于核一级承压设备疲劳分析的方法;结合设备实际运行情况,提出了瞬态分组组合的优化疲劳分析的方法,并给出一个案例。结果表明,瞬态分组组合使疲劳分析与设备实际运行情况更加接近,计算结果更加精确。
CPR1000堆内构件螺栓紧固件的转化设计
施耀新, 张明乾
2009, 30(S2): 60-62.
摘要:
以中国改进型三环路压水堆(CPR1000)堆内构件的螺栓联接拧紧力矩作为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探讨堆内构件的螺栓联接件翻版设计中,以国标米制替代统一英制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列出了在转化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影响螺栓联接拧紧力矩大小的螺栓结构要素,以确保CPR1000堆内构件螺栓联接结构的可靠性,避免在反应堆运行过程中因螺栓联接结构的松动或紧固件脱落而威胁到反应堆的安全运行。
质量与管理
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关键路径分析
谢阿海
2009, 30(S2): 63-67.
摘要:
核电项目前期工作所确定的工程技术方案、合同模式、管理体系以及初步设计是决定核电项目质量、进度、投资的关键。本文以技术成熟、采用自主设计和部件采购模式、建造工期58个月的CPR1000滨海核电站为例,分析了核电项目前期执照申领、设计采购、厂址准备、施工合同招标和施工准备、组织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关键路径。
总包模式下工程公司付汇能力研究
蒋智琼, 卢岗, 张启波, 温穗茹, 乌维薇
2009, 30(S2): 68-74.
摘要:
简要介绍了中广核工程公司(简称工程公司)的付汇及核销现状,通过对目前工程公司付汇工作的梳理和研究,明确了在新的外汇管理政策下,工程公司应具备的付汇能力以及相应的付汇工作流程;通过研究付汇工作所衍生出的进口关税、外币资金来源、外币结算方式、付汇核销以及外债风险管理等问题,提出了在进口关税和增值税不是障碍的前提下,如何提升总包模式下工程公司付汇能力的方法。
核电设备监造工作管理与执行的优化
郭德朋, 王永姣
2009, 30(S2): 75-78,87.
摘要:
核电设备监造工作是核电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结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岭澳核电站二期等项目的设备监造经验,分析当前核电发展形式的基础上,本文对设备监造的管理和执行进行了优化。优化的效果表现在以下方面:组织队伍更适应项目的需要,监造基本理念进一步清晰执行方式更流畅,监造管理趋于精细化。
基于用例的软件需求管理研究
肖瑾
2009, 30(S2): 79-83,99.
摘要:
通过对基于用例这一需求管理方法的理论探讨,引入用例的3个层次模型:概要目标层次、用户目标层次和子功能层次的用例分层模型。结合单个用例的层层细化步骤,提出了基于用例的多层次需求管理模型,针对这一模型如何在需求管理中应用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一个实际软件项目建设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实践证明,这一模型能够较好地解决开发方、用户部门和信息归口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分工,也能够较好地解决需求管理中的范围控制、需求变更管理。
Primavera6.0在核电厂设计进度中的应用探索
张小平
2009, 30(S2): 84-87.
摘要:
介绍了编制核电厂设计进度的思路与流程,包括计划编制的各个重点环节,并在设计进度、文件、接口管理方面进行了改进,从理论角度实现了“进度、接口、图文”管理一体化的设计管理创新。
中子传输矩阵研究
薛斌, 樊治国, 李靖, 李军德
2009, 30(S2): 88-91.
摘要:
通过简化假设,分析了中子传输矩阵的物理意义,推导出中子传输矩阵数学模型,并利用以往的数据进行了验证。同时根据矩阵的共轭梯度算法理论,研究利用堆外核探测器系统(RPN)的功率量程通道(PRC)6节电离室信号及堆内中子通量测量系统(RIC)获得的堆内通量分布信号计算中子传输矩阵的方法。这种算法得到的中子传输矩阵,可以植入冷却剂丧失(LOCA)监测系统(LSS系统);通过LSS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堆芯轴向功率分布,进而监测堆芯轴向线功率密度。
岭澳核电站3、4号机组反应堆保护系统概率安全评价结果校算
刘晶晶, 韩品林
2009, 30(S2): 92-99.
摘要:
为了评估数字化仪表控制系统对核电厂安全的影响,以电厂停堆系统和专设安全设施驱动系统为例,参考西门子公司提供的故障树逻辑,对主泵流量低及功率量程中子通量高于整定值停堆故障和蒸汽发生器(SG)低-低水位和同一SG中主给水流量低故障进行了概率安全分析。分析中分别采用西门子公司提供的输入数据及通过失效率、试验时间以及β因子方法计算得到的数据,对西门子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校算,在主要割集和失效概率上得到更为真实的结果。结果表明,考虑2种多样性的反应堆保护系统停堆I&C功能需求失效概率均值为5.5×10-8,符合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合同中确定的可靠性目标值(1.0×10-7)和辅助给水电动泵驱动信号功能需求失效概率均值(5.21×10-6与8.32×10-6),也符合DCS合同中确定的可靠性目标值(1.0×10-5)。
核电站LD/AD模块化设计平台开发
夏祖国, 江国进, 徐晓臻, 张矾, 邓天, 叶琳
2009, 30(S2): 100-104.
摘要:
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基于AutoCAD平台,开发了适合分布式控制系统(DCS)且同时满足核电项目仪控电气设计和验证需要的核电站逻辑图/模拟图(LD/AD)设计平台,并将LD/AD设计平台用于CPR1000所有新项目各个设计阶段的设计。结果表明,该设计平台在技术上可保证上下游文件的一致性,减轻设计难度,提高效率。
卡利纳循环在核电厂二回路系统的应用探讨
张益民, 王雪峰, 熊兴才
2009, 30(S2): 105-108.
摘要:
在朗肯循环的基础上,介绍了卡利纳循环的特点和优势,简述了卡利纳循环在国外的发展概况,从理论上重点分析和阐述了卡利纳循环应用于核电厂二回路系统的可行性。结论表明,应用卡利纳循环可以提高核电厂热效率10%以上,并将显著减少循环冷却水系统和回热、再热系统的投资成本。但是,核电厂二回路工质的改变将改变热力系统,将牵涉到整个热力系统设备的重新研究开发。卡利纳循环是否能够应用于核电厂二回路系统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